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

攝影(之一)---攝影師

攝影(之一)---攝影師

如果攝影機的操作概念,僅僅只是如監視器的影像,使用的廣角鏡頭,儘可能擷取視角範圍內的影像,在千篇一律的景觀構圖中,機械化的記載人群活動。那麼攝影者的眼睛,將如冰冷的機械,相機快門亦如規律下的動作,最後呈現的作品,也只是機械行為的模擬和複製,不具有個人的觀點。

絕大部分的影像紀錄,不會只是直接的拍攝。因為,我們的眼睛無法看見世界的所有樣貌,機械器材所能捕捉的視角有限,也無法完整呈現我們眼睛所看見的世界。因此,作者在進行影像拍攝時,牽涉複雜的選擇過程。當主題的設定、景象的揀選、特色的凸顯……等等意識運作時,作者個人的詮釋觀點,便圍繞在創作行為中。技術高超的攝影者,會利用複雜的技巧,進行影像的拍攝。考量諸如構圖設計、角度變化、位置轉移、光線顏色、光源方向、鏡頭種類……等等技術,將對象的特點呈現。當日後檢閱影像畫面,可以明確的看見主題,迅速召喚過去的記憶,詳細訴說過去的時空。

高品質的影像拍攝,也不全然屬於技術操作與審美觀點,更大的關鍵是取決於態度的問題。態度如同個人的形象與風格,它會穿透作品的樣貌,如實的呈現作者快門當下的狀態。因此,具有內涵的攝影工作者,會時時反思自我,誠懇的對待攝影行為、拍攝對象、影像呈現,認真面對每一次的快門瞬間,增加影像中的人文意義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